my case

I have occupational disease, I am sick of working......for many many years!

Monday, August 18, 2014

《完全犯罪需要幾隻貓》--故事4☆/解謎4.5☆。布局具說服力,有估到也有估不到之處。



《完全犯罪需要幾隻貓》 東川篤哉

故事 4 / 解謎 4.5   (5☆最高)

一口起看的第三本東川作品,都是鵜飼和戶村搭檔的故事。

十年前,連鎖壽司店社長豪德寺豐藏的家園溫室發生兇殺懸案,死者是豐藏的家庭醫生矢島。十年後,對招財貓痴迷並以之作為旗下壽司店門口幸運擺設的豐藏,以巨額酬金委託鵜飼尋找走失的三花貓,其後卻離奇地在同一個溫室遭殺害。而豐藏的夫人昌代,同父異母的大兒子真一及自己所出的美樹夫,寄居在豐藏家以研究招財貓為主的遠房親戚劍崎劍崎京史郎,管家桂木,在豐藏遇害時遭挾持置於兇案現場的女兒真紀,以及當年遇害的矢島醫生的兒子洋一郎,均有堅硬的不在場證明,最讓人生疑的是,根據法醫推斷遇害人的死亡時間,眾人均有不在場證明實在太過巧合,令砂川警部及志木刑警面臨無法找出嫌兇的困境。

然而,奇怪之處是,案發時溫室門口無由來擺放著從大屋移來的巨型招財貓,而招財貓在案發當晚某一時段經一眾證人供詞提示,曾經神秘消失而稍後復現,究竟此事跟兇案有何關連?十年前後的兩案命案又有何內情?都成為破案關鍵。

此外,鵜飼要找尋的三花貓對了解以至破案又有何幫助,亦是故事最關鍵之處。

本書其實在稍早段已讓讀者注意到以上的提示,只在於讀者能否猜透作者心思巧妙的地方,也確實不太容易。

東川篤哉此作仍舊能維持到其風格及推理的可觀性。

 

 

Sunday, August 3, 2014

《民國吃家》--寫得津津有味, 看得也是。作者是個用心的吃貨





《民國吃家》  二毛著

 

很好看!

作者寫民國名人的吃相,特別〝到肉〞,因為他不止是資深的吃貨,還是親自下廚,鑽研菜式、烹調之法和古今食譜的人,因此,描寫得特別到位,也具信服力。

全書以民國名人為主軸,分別寫下袁世凱大總統、文學巨匠魯迅、譚家菜主事譚延闓、畫家張大千、新文學健將胡適、政壇大老于右任、少帥張學良,文玩奇才王世襄、梨園名伶梅蘭芳、才子郁達夫、祖師奶奶張愛玲、民國風雲元帥蔣介石的美食故事。

不看不知袁世凱雖然稱帝大發春秋夢,飲食卻非豪奢極侈,更有特別嗜好:喜歡每天喝人奶。

張大千喜吃譚家菜的魚翅,在南京居住時,曾多次以空運方式享用到京上桌時還是熱的黃燜魚翅。據說,張大千愛吃,曾自言:以藝事而論,我愛烹調,天在畫藝之上。

書中也提及食療的故事,說草聖于右任早年患有糖尿病,藉食茨實炖老鴨多年,竟能病痛全消兼面色紅潤,作者還以此為參考跟患此病的朋友分享。此方是否有效,查一查中醫便知。

二毛是個懂吃的人,從他寫張愛玲篇章提及蘿白的滋味,可見一斑。他寫道:

「蘿白可以幾乎所有的肉類放在一起炖或者煨,堪稱肉類的大眾情人。清爽脆甜的蘿白能和肉相互撫慰,建立一種情人般的融洽關係,互相增加味道。

但蘿白最鍾情的老公還是羊肉,羊肉可以讓蘿白更加風騷惹人。我曾與朋友多次吃過蘿白炖羊肉,最後往往是蘿白吃光了,羊肉還剩下不少,可見羊肉滋潤下的蘿白多麼誘人。

如果蘿白是個小情人的話,屬於很少讓肉類老公煩的那種:很清爽端庄,可人而不粘人,站在肉肉男人身邊,自有一種特別的韻味。

蘿白與肉的關係讓我想到張愛玲與胡蘭成,當然是他們熱戀的時候。那時候的張就像一個清清白白的蘿白,偎依在胡蘭成的懷裡,生吃脆甜,熟吃柔甘。」

吃過蘿白羊腩煲,那股充分吸納了羊肉和煲內汁液的蘿白的滋味,不會不同意二毛的記述。

他的羊肉跟蘿白配搭的比擬,也很到位。特別是把慣常給世人冷淡疏離、筆鋒犀利的祖師奶奶說成是生吃脆甜、熟吃柔甘,真是大大幽了奶奶一默,祖師卻冇仇報,奈何不了!

《民國吃家》,我會翻看。期待有《民國吃家》二集、三集。

Friday, August 1, 2014

《鄰鎮戰爭》--妥當地把戰爭「辦」好




《鄰鎮戰爭》  三崎亞記

 

小說裡,

講戰爭卻全沒有硝煙。

戰爭不是傳統意念下的敵我對立的單純打仗!

正如書末所言:戰爭,並不處於日常的對立面,並不跟日常割裂,它就在日常的延長線上。

即是甚麼呢?

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商業運作,是城市建設長遠規劃所選取的一個實行方案,是早早訂了開戰日期,更是未開戰已一併決定好停戰日期,是傳統戰爭認知的角度下難以理解的一種「經營模式」。所以,女主角香西瑞希是交戰一方舞坂鎮的舞坂鎮總務課鄰鎮戰爭股的服務員,戰爭只被看作是事務、服務,加以推進;甚至按照上層如鎮長、鎮管理委員會的指示,是一項推廣,通過戰爭來建設城市,因此,昔日戰爭最常標榜的所謂正義邪惡,保家衛國,在這裡完全不適用,這是男主角北原修路由此至終最因惑的問題之一。

《鄰鎮戰爭》所描述的戰爭看似荒謬、天馬行空,其實現實世界正正如此,在國際政治層面,一國的國家戰略往往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規劃,當中為了國家的利益,常常包含了發動戰爭的選項,仿如書裡舞坂鎮為了振興建設城市而發動戰爭。

美國跟北越在越戰時是不共戴天的對頭,如今為了遏制中國而眉來眼去、大拍膊頭,為共同戰略利益而走在一起。當年的塔利班都是美國接濟以抗擊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如今是美國最大的心腹大患了。

故此,戰爭完全是商業事務性,化為一堆代表經濟、效益的呈報數字,突顯了戰爭沒有特殊性,只有事務性,只是日常性。

作者提醒我們:「戰爭,並不處於日常的對立面,並不跟日常割裂,它就在日常的延長線上。」